草莓苗怎樣栽成活率高

2018/08/02 08:29:52 來源:金農網(wǎng)用戶中心

草莓苗的定植的9個要點 1、早 外地購苗早準備??在草莓秧苗產(chǎn)地要快起苗,快裝運。裝車前選好苗,每50株一把,根部用清水蘸根,裝入浸過水的薄包或草袋中,再裝入筐中。裝車不要過高,以免影響通氣散勢,運輸途中要防日曬。草莓苗運到目的地后再及時用清水蘸根。 2、時 宜選擇在傍晚或陰雨天栽植 ?此時定植,可避免秧苗被烈日曝曬,蒸騰量小,空氣濕度大,可加速緩苗,提高成活率。如雨水過多或遇暴雨,應及時排除積水,防止水淹、淤心,影響幼苗成活。 3、剪 剪除枯老葉和黑根??定植前(外地購苗裝車前),剪除草莓秧苗上的老葉和黑根,減少葉面積,降低植株的水分蒸發(fā),并可促使抽生新根。摘除老葉時,不要劈葉,要留有一段葉柄(以保護根莖),只保留3片新葉。 4、深 栽植深度適宜??栽植深淺,是草莓成活的關鍵。栽植過深,幼苗心葉被土掩埋,易造成秧苗腐爛;栽植過淺,根系外露,不易產(chǎn)生新根,會引起秧苗干枯死亡。合理的栽植深度應是苗心的莖部與地面平齊,即以深不埋心、淺不露根為度。 5、適 適宜方法??在草莓栽植時,先把土挖開,將根舒展置于穴內,然后填入細土壓實,并輕輕提一下苗,使根系與土壤密接。 6、帶 帶土移植??帶土移植對秧苗資源不足、灌溉條件差、土壤較黏或偏酸偏堿的地方,提高成活率的效果更為顯著。秧苗帶土移植可減少根系損傷,對近距離栽植,或必保成活的少量優(yōu)良新品種的定植,可使秧苗緩苗期縮短,成活率提高。取苗前一天先用水澆濕育苗地,以免切取秧苗時土塊散碎。從育苗圃直接取苗,切成三角坨;從假植床取苗,切成8~10厘米見方的土坨。 7、澆 合理澆水??秧苗定植后,立即澆次定根水,要澆透。定植后3天內每天都要灌一次水,在緩苗期要根據(jù)田間濕度灌水,以保持濕度。定植成活后可適當中耕晾苗。 8、覆 覆蓋遮陰??栽植后如遇晴天烈日,可采用遮陰措施,用葦簾、塑料紗、帶葉的枝條等覆蓋。有條件的可以采用塑料遮陽網(wǎng)、綠色或銀灰色塑料薄膜扣罩成臨時小棚進行遮陰,成活后要及時晾苗,注意通風煉苗,以免突然撤除遮陰物時灼傷幼苗,3~4天后方可撤棚。 9、檢 田間檢查??草莓澆**水后進入田間及時檢查,若出現(xiàn)露根或淤心苗以及不符合花序預定伸出方向的植株,均應及時調整,或重新栽植,漏栽的應及時補水補苗,以保證全苗和達到栽植的高質量




金農網(wǎng)農業(yè)百科:

 1、原蟲性病害

  ①刺激隱核蟲病(白點病)。

  [病原]咸水小瓜蟲,蟲體呈球形或卵形,類似多子小瓜蟲,大小0.066-0.45×0.034-0.36mm全身披有纖毛,一般有四個念珠伏大核。

  [流行情況]成水小瓜蟲主要寄生在海水魚的鰓、皮膚、鰭等處,每年5月中旬至8月份沿海各海區(qū)均有流行,咸水小瓜蟲適宜繁殖溫度20-25℃,其靠胞囊及其幼蟲傳播。

  [癥狀]首先體表出現(xiàn)大量小白點,嚴重時魚體覆蓋有一層白色薄膜,由于蟲體的破壞會引起斷發(fā)性細菌感染,從而造成魚體表皮發(fā)炎、壞死,鱗片易于脫落,鰭條腐爛,裂開,寄生鰓部時,破壞鰓片,感染上細菌后,會引起爛鰓現(xiàn)象。蟲體侵襲魚的眼角膜時,會引起發(fā)炎、變瞎,病魚食欲減退,體瘦,游泳失調。蟲體可用顯微鏡觀察判斷。

  [防治方法]a、密度不宜過密;b、用0.4-1ppm孔雀石綠浸泡病魚5-10分鐘,隔日再浸浴一次;c、 60ppln福爾馬林浸浴15-20分鐘,土池則為20一30ppm全池潑灑,d、殺蟲靈用淡水配成50ppm,浸洗5分鐘。

  ②布婁克蟲病

  [病原]該蟲為石斑瓣體蟲屬管咀、斜管科,側面觀可見背部隆起,腹面平坦,蟲體腹面觀呈橢圓形或卵形,大小45-80×29-53um,腹面前部有一圓形胞口,能夠伸縮,蟲體的前部及背部前緣有纖毛,在大核后方有1個猶如發(fā)朵的瓣狀體,此蟲為分裂法繁殖。

  [流行情況]該病流行于熱天,主要危害20一50mm的魚苗。水溫25℃以上。在高密度流水養(yǎng)殖及網(wǎng)箱養(yǎng)魚更為多見,發(fā)病快,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很高。

  [癥狀]其主要寄生在魚苗的鰓部,大量寄生時鰓部呈灰白色,粘有許多污物,休表也時有寄生形成不規(guī)則的白斑,胸鰭從體測垂直伸開,病魚常浮于水面,游動遲緩,可用顯微鏡鏡險判斷。

  [防治方法]a、用淡水+20ppm呋喃唑酮浸泡2-5分鐘。B、用海水+200ppm福爾馬林在增氧條件下浸浴20分鐘;亦可在流水較緩時,將網(wǎng)衣提起至0.5米深時,用福爾馬林稀釋50倍(海水)直接潑灑于網(wǎng)箱中,前后操作20-25分鐘。C、用海水+2ppm硫酸銅浸浴10-20分鐘(小苗小心使用)。

  ③車輪蟲病

  [病原]車輪蟲和小車輪蟲屬緣毛目,壺形科,車輪蟲屬和小車輪蟲屬的纖毛蟲。側面觀象氈帽,反口面形似圓碟。蟲體離開寄主自由游動時,一般反口面朝前,象車輪般轉動車輪蟲采用縱二分裂和接合生殖。

  [流行情況]車輪蟲寄生在魚類的鰓部及體表各處。主要危害小苗,一般一年四季均有發(fā)生,適宜此蟲繁殖水溫為20-28℃,從魚體上脫落的車輪蟲能在水里生活1一2天可以侵襲新的寄主。

  [癥狀]少量寄生時,沒有明顯癥狀,嚴重感染時,可引起寄生處粘液增多,魚游動緩慢,呼吸困難而死,一般無特殊癥狀。

  寄生體表車輪蟲一般個體較大,常見的有顯著車輪蟲、粗棘杜氏車輪蟲、中華杜氏車輪蟲和東方車輪蟲等,寄生在鰓部的車輪蟲個體較小,為卵形車輪蟲,微小車輪蟲、球形車輪蟲和眉溪車輪蟲等,嚴重惑染車輪蟲的魚種,其身體極度消瘦,暗黑色,有時能見到白頭白嘴癥伏,有的魚成群結隊圍繞池邊狂游呈跑馬癥狀,全身或大部分變白。

  [防治方法]a、用硫酸銅浸洗30分鐘,b、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0.7ppm(5:2)全箱潑灑或符合劑量減半潑灑連用2天,c、福爾馬林200-250ppm浸洗5分鐘,d、每噸水用不苦楝樹枝45克煎湯全箱潑灑或將苦諫樹枝扎成捆懸掛干網(wǎng)箱中。

  2、蠕蟲類病害

  ①海盤蟲病

  [病原]是一類海盤蟲的單殖吸蟲,外形似指環(huán)蟲,大小0.6-0.83×0.08-0.17mm,其特征是頭器發(fā)達,前端有方形眼點兩對,具卵巢、精巢各一個,有中央大鉤兩對,邊緣個鉤七對。

  [癥狀]該病是一種海水魚病,病魚魚體消瘦,飄游水面不攝食,將魚取出水面時,口、鰓蓋常張開,蟲休寄生魚鰓,鰓片外觀鮮紅,蟲體在鰓上爬動,使鰓組織受損、出血,鰓絲粘液分泌增多,影響呼吸。一條鰓絲有幾個、十幾個蟲體,即可導致魚呼吸困難而死,診斷可用鏡檢觀察。

  [防治方法]a、淡水配1ppm敵百蟲浸浴5分鐘,或海水配10ppm敵百蟲浸浴10-20分鐘b、用150-200ppm福爾馬林海水浸浴20-30分鐘,C、用0.2%過氧焦磷酸鈉海水浸浴2分鐘:d、內服一些抗生素,如氯霉素2‰。

  ②本尼登蟲病

  [病原]本尼登蟲早一類單殖吸蟲,蟲體橢圓扁平、白色、大小相差較大為0.5-3.6mm,肉眼可見。前端兩側各具一個吸盤,后端有一個卵圓形吸盤后吸盤上中央三對大鉤,前有大鉤較寬,中大鉤狹長,后大鉤細直,后吸盤邊緣膜結構,其內側有11對不發(fā)達邊緣小鉤。

  [流行情況]水溫13-29℃都可產(chǎn)卵,一次產(chǎn)卵可達50-250粒,在24℃時5-6天孵出幼蟲。該病發(fā)病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。

  [癥狀]蟲體寄生魚體的嘴、眼、體表,鰭、鰓等部位,呈白色透明狀,大小如芝麻粒,群眾稱之為白芝麻病、白蟻病蟲體數(shù)量多時呈白斑狀。該蟲用后吸器附著在魚皮膚上或鱗片下,攝取魚體上皮細胞、血球。造成魚體創(chuàng)傷,病魚體粘液分泌過多,焦躁不安,不斷狂游或磨擦網(wǎng)壁,鱗片脫落,造成繼發(fā)性感染,食欲減退,魚體消瘦衰竭而死。

  死魚體表破爛不堪。鉆液增多,鱗片脫落,眼受損,鰭條殘缺不全、鰓暗紅,魚體消瘦。病魚用淡水浸泡幾分鐘可見到蟲體脫落。

  [防治方法]a、內服紅霉素2一3‰連投5天,b、用淡水加30PPm土霉素浸浴10分鐘左右。7天后進行二次浸泡,c、其它防治方法同海盤蟲。


分享本網(wǎng)頁到以下網(wǎng)站:

以上信息由泰安開發(fā)區(qū)永惠園藝場自行發(fā)布!聯(lián)系我時,請說是在“金農網(wǎng)”看到的,謝謝!

聯(lián)系人:經(jīng)理(男)

聯(lián)系電話:15053856055

手機號碼:15053856055

在線QQ咨詢:

聯(lián)系地址:山東

郵政編碼:272400

電子郵箱:87655544344567@qq.com

信息標題:草莓苗怎樣栽成活率高

?

首頁導航入網(wǎng)聯(lián)系

金農網(wǎng)www.jinnong.cn